在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团结抗疫新形势下,学院教师不遗余力立足专业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心用情用力精心备课、认真授课,不断探索线上教学方式方法,使线上与线下同质等效,在云端持续发力助力抗击疫情保卫战。
侦查系教师康敏承担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她发挥专业优势,以钉钉直播为依托,采用贯穿“课前签到—直播讲授—平台督学—课后反馈”教学全过程的模式,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疫情当下,大学生面对一个不确定的处境,有限空间使活动范围缩小,紧张感容易扩大的前提下,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康敏在教务处组织安排和侦查系支持和指导下,为学生举办了多场线上心理辅导。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互动性,通过线上答题、连麦、文字互动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了放松、减压方法。特别是2020级学生正在准备招警考试,她从调整好心理状态、做好复习备考、保持有效睡眠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们普遍反映方法有效,收获很大。

治安系教师朱安琪承担2021级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她特别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增强师生互动感,利用钉钉会议、钉钉直播、钉钉讨论区、钉钉课程群、作业小组组长微信群、组员作业讨论群开展课程教学工作。

朱安琪克服线上教学互动感低,无法有效开展课程实践等难题,在班级内组建了7个学习小组群,并针对课程要求开展分组选取研究题目,文献调查训练等方法,在课上针对每组的题目拟定、文献搜集中存在的问题,分组解析,随堂布置互动问题,课后安排作业,下次课程及时提交并在直播课中讲解,在授课中充分利用共享桌面直接演示如何利用知网搜索管理阅读文献,提升了授课效果,增强了课程互动感,让学生在寝室利用平板、手机、电脑也能开展课题调查训练。接下来的线上教学将结合各组研究题目,开展调查方案拟定、问卷设计等训练,最终形成各组的调查作业,达到教学预期。

法律系教师孙千淇非常时期主动请缨在校封闭教学,发挥了学院青年教师的主动担当精神。

面对突发疫情,她秉承公安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教学战斗,无论是抗疫前线,还是线上教学,都努力用行动践行着“身正为范、德高为师”的责任与担当。她承担的是《法学概论》课程,利用课堂讨论、课堂随机提问等方式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不断推动创新课程理念、调整课堂教学方式、打通课程资源,确保每一位同学收获更好的线上学习效果。
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朱广芹针对在线教学时学生注意力更容易分散等问题,多维度不断尝试创新在线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精心准备,调动学习兴趣。把一个半小时的课程进行三阶段的模块划分。在每一个阶段,都设置吸引同学的兴趣点。通过讲述故事、播放短视频、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摆脱懒散的学习状态,将注意力牢牢集中在课堂上。
多方赋能,打造魅力课堂。控制每一节课的知识容量,对知识的讲解以知识点为单位,每一阶段讲解一个知识点,在学生掌握知识点后,再进入下一个知识点、下一阶段的学习。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热情,在课堂上采用讲授、发言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

独辟蹊径,布置趣味作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他们熟练运用多媒体的特点,创新作业形式、优化作业设计。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提交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传统的文字表达,也包括绘画、朗诵、歌唱、相声、数来宝、短视频、小品剧等多种形式。多元分层的作业模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蒙语授课教学部教师哈丽雅面对疫情“大考”,她认真讲好线上每一堂课,旨在答好疫情时期“线上教学”这份特殊试卷。

哈丽雅承担了《犯罪心理学》《警务蒙古语》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三门课的168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面临着课程门类多、内容跨度大、授课对象多、教学任务重等诸多挑战,转为线上教学以来尤为突出。面对诸多挑战,她任劳任怨、毅然迎难而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线上教学工作中。课前做足准备,课中知识讲授和课程思政并重,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交流,消除疫情期间学生的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坚定必胜信心。哈丽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和学院疫情时期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好线上教学工作,坚守好线上教学“阵地”,以严谨的教风教态助力学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