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召开工作会议,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基地负责人李永林出席并讲话,基地研究人员参加。科研处临时负责人武静传达了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现场会精神,并对基地成立一年来的建设情况、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通报。

李永林充分肯定基地研究人员在论文发表、智库成果、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同时也指出基地建设存在的短板,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研究方向要更加明确聚焦。研究基地必须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定位,聚焦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立足基地基本职能、立足公安院校实际、立足公安机关的使命任务开展有组织科研。二是成果产出要更加多元优质。增强本科院校意识,提升学术敏感度和研究能力,鼓励年轻人打头阵、当先锋,产出更多硬核成果,力争在国家级项目、高水平刊物发表、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智库成果方面持续发力,实现成果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三是队伍结构要更加瘦身精干。研究队伍保持相对合理规模,坚持能力和产出导向,提高准入门槛,实行动态管理和动态调整。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人人头上有指标。健全激励机制,对成果突出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研究方向与基地定位不相符的人员要及时作出调整。加大对青年学者的培养力度,推出一批“90后”专家学者。四是运行机制要更加扁平高效。精简管理架构,优化经费使用,以无人机团队作为科研机制创新的试点,探索“小快灵”科研模式。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逐步拓展延伸,发挥基地“工作母机”功能,推动培育形成若干有特色、有实力的科研平台。

接下来,基地全体研究人员将继续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做优长板、补齐短板,努力把研究基地建设成为服务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和公安工作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