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由团委组织成立了两支“党史学习教育团”,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学党史教育活动,让思政课“走”起来、“活”起来。行走的思政课,让同学们自主探索、追寻、感悟,实地感受革命志士的豪情壮志,在行走中增强能力素养,感悟榜样力量,感受建党百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乌海市
乌海市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近日,“学党史,守初心,践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乌海市的乌海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乌海第一党支部纪念馆



乌海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落成开放的,在海南区拉僧庙镇1952年成立的第一个联合党支部旧址上建立。纪念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1949年以来乌海开发和建设时期的故事,将乌海70多年的发展变化浓缩于一百多幅展板上,生动展示了乌海地区在党的领导下的重要时期、重要事件,以及乌海市的全国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事迹。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对乌海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进行了详细的了解。通过观看一幅幅历史图片、倾听一段段感人故事、阅读一部部文献史料,感受到了无数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共产党人身上表现出的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员在建立乌海市时的艰辛和不易,也感受到了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决心与使命,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更加坚定了我们入党的决心,深化了对党的信赖,坚定了对党的领导的信念。
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蒙古语译为“红色的城”,又称“红城”,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诞生地。2023年8月1日,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在这座城市,沿着红色的足迹,重温这段红色的历史记忆。
五一会址

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五一会址。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宣告了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取得伟大胜利,从此,内蒙古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同学们认真听取讲解,观看历史短片,了解了那个不平凡的”五一大会”。这次大会为全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光辉典范,为新中国民族团结与进步起到关键作用。

乌兰夫办公旧址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乌兰夫办公旧址,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乌兰夫同志崇高的革命精神。乌兰夫,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是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勤勉的一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生,他毕生心怀祖国、情系家乡,为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书写了无私奉献的人生,他是内蒙古人民的骄傲。


民族解放纪念馆
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民族解放纪念馆,共同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民族解放纪念馆再现了民族革命、民族解放历史,民族区域自治进程,是展现民族精神的纪念性展馆。同学们在这里学习党史知识的同时,也为参观的游客进行志愿讲解,为传播红色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做出贡献。

此次”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直观且深刻的党性教育,使同学们了解了内蒙古的革命历史,切身感受到了家乡的红色文化,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的信念。作为新时代的警院学子,更应该将红色革命精神根植于内心,从党史中学习,在党史中感悟、奋进!

“行走的思政课”,是引导青年学子带着问题走,带着思考看,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真正把所学、所思、所做融为一体,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也让同学们更加坚定理想跟党走,不负青春逐梦行,做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