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蓝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藏蓝风采 > 正文

青春向党 | 学院团委举办第六届《倾听最动人的声音》朗诵会

时间:2023年04月28日 20:50 点击:

青春向党 | 学院团委举办第六届《倾听最动人的声音》朗诵会


4月26日,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学院团委在科教大厦114报告厅举办第六届《倾听最动人的声音》朗诵会,学院师生代表近300人到场观看演出。本次朗诵会以“青春向党”为主题,演出作品以红色家书、红色革命故事以及歌颂青春力量的音诗画表演组成,重温了那些可歌可泣的青年英雄故事。朗诵社团同学们精彩地表演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观众。

红色家书

《邱少云的最后一封家书》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着新中国安全。1950年12月中旬,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整编,准备出国作战。1951年3月初部队出发前,组织上要求每人给家里写信,便有了邱少云写给家人的这封信,可就在写完这封信的一年后,在执行潜伏突击任务时,美军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他严守战场纪律,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书》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1936年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车上,赵一曼向押送职员要了纸笔,写给她最亲的、四年多未见的孩子两封遗书,展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绵长的思念与歉疚,以及对儿子深沉的爱与嘱托,更凝聚着抗日英雄最真挚的爱国情怀!最终,在珠河县小北门的刑场上,年仅31岁的赵一曼热血洒地,壮烈牺牲。

《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

1952年4月29日,入朝作战1年的黄继光在战斗间歇,给妈妈邓芳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黄继光不仅向母亲立下“军令状”,还安慰鼓励母亲,“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就在这封信寄出6个月后,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向志愿军的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炮兵火力的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就是在这场战役中,21岁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机枪眼,壮烈牺牲。母亲刚刚收到的信,成了黄继光的最后一封家书。“不立功不下战场”,黄继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驼峰之魂》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联系的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在这条航线上,运输机不仅会在山埃中迷失方向,还有霜冻、强对流天气的自然灾害,更有敌机的拦截。即使这条航线困难重重,但却一天都没有停过,在西南联大,招收了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大学生,一同去捍卫祖国的蓝天。正是这条航线上那么多人的努力和牺牲,才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她在云中笑》

“每个人的青春乐章中,总会留下动人的旋律和音符。女军人、女飞行学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添几笔,把每一笔都当作书签,收藏在我生命中的每一页。”这是余旭曾写下的一段话。她的生命乐章虽然不长,却跳跃着震撼人心的节拍。

星火燎原》

邓稼先,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导弹专家和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1950年8月29日,在邓稼先拿到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他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毅然乘船返回祖国。当时还是年仅26岁的青年。邓稼先回国时,原子核物理在我国科学界还是一片空白。邓稼先在这片空白的领域内辛勤耕耘,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为中国的国防和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成就将被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一代人的楷模和榜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应有的精神和责任,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自己的信条,成为了中国科技事业的一面旗帜。

拈花》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半个世纪的风沙,吹不断彭金章与樊锦诗的同心锁。“相恋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一腔爱,一洞画,从青春到白发,从离别到相守,彭金章用爱与牵绊,坚守着内心的奉献与陪伴,一生爱一人,甘愿赴敦煌;樊锦诗用平凡成就不凡,忍受着与爱人分离的痛,一生择一事,甘愿做敦煌女儿。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主要创建者。1935年1月29日,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他在监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一文,深切表达出对敌人的憎恨与鞭挞以及对中国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1935年8月6日,年仅36岁的方志敏英勇就义。他把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如夏花一般绚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壮丽事业的薪火相传,这是复兴路上的青春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我们的母校》

75载栉风沐雨,75载薪火相传。在沧海桑田的悠悠岁月,内蒙古警院人用睿智和勤奋,心怀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了一段追求与奋斗、光荣与梦想的历史。


联系我们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兴安北路11号 邮编:010051

招生电话:0471-5278003

信息中心:0471-3683662

邮件:nmjyxxzx@163.com